• 六安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欢迎您! ☶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参政议政 >> 政策理论

    无党派人士在中国革命史上功不可没

    2018-02-07   六安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 阅读数:12950 【字体:  【打印】 【关闭】

    无党派民主人士是对没有参加任何党派组织而又具有民主运动历史的知名人士的称谓,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城市上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中有代表性的爱国民主分子,以及一小部分从地主阶级中分化出来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爱国民主分子的代表人物。无党派民主人士是在中国革命的具体历史条件下发展形成的,分别在不同领域具有很大的代表性,在社会上有较高声望。
      
       无党派人士在中国政治上的重要作用
      
       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处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界人士所从事的革命活动,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严格限制,许多仁人志士只能以个人身份从事政治活动,单枪匹马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多种形式的斗争。他们凭着自己的社会声望和感召力,影响和带领着一大批民主人士投身民主运动。在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长期斗争中,与中国共产党真诚合作,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比如,在抗日根据地实行的“三三制”政权中,无党派民主人士李鼎铭先生当选为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并在合作共事中提出了“精兵简政”的著名建议,得到中共中央的高度评价和采纳。始终领导着一支文化大军的郭沫若,在国民党统治下受着严重政治压迫的马寅初、李达,在北平遭到拘捕的符定一,在上海一直奋斗的宗教界人士吴耀宗等,他们虽然都没有组织一个政党或政治团体,却领导着很大一批民主人士,联系着许多方面的人士在奋斗着。无党派民主人士从它产生之时起,就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何时才使用了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称谓

       1946年1月10日,旧政协在重庆召开时,与会的除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青年党的代表外,国民党不得不承认并允许无党派人士以“社会贤达”的名义参加。由于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通力合作,使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民主的五项协议,否定了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及其奉行的内战政策,再一次确认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郑重发出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5月5日,郭沫若等具有无党派身份的知名人士致电毛泽东主席,以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号召时,为了与以往的“社会贤达”相区别,最先使用了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称谓,并得到中国共产党的肯定。
       1949年筹备新政协时,中共经与各方协商,专门设立了“无党派民主人士”界别,并决定郭沫若、马寅初、张奚若、李达、董鲁安(于力)、符定一、欧阳予倩、洪深、吴有训、王之相、丁燮林,周谷城等12人作为“无党派民主人士”的代表,参加了1949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为何规范了对无党派人士的称谓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无党派民主人士作为一个单独的政治界别,在我国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等领城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具有民主运动历史的老一代无党派民主人士陆续谢世,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具有无党派身份的各方面杰出人才不断涌现,在我国社会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比如,无党派代表人士袁隆平培育出超级杂交水稻,为解决中国和世界粮食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先后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和联合国粮食奖。
       由于这些无党派代表人士没有参加过民主运动,没有投身民主运动的历史,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称谓并不适合他们,“无党派民主人士”这个具有特定含义的历史概念,已经不能准确反映新时期无党派人士群体的现状。因此,党中央及统战部门相继使用了无党派人士、无党派爱国人士、无党派知名人士等几种称谓,其中无党派人士的使用频率明显增高。中央统战部于2000年下发了《关于加强无党派人士工作的意见》,正式规范了对无党派人士的称谓,明确对无党派人士群体称无党派人士,对无党派人士中的代表人物称无党派代表人士。

    Copyright © 2018 lazl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六安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
    地址:六安市梅山南路农业科技大厦17楼 邮编:237000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400*900) 技术支持:安徽雷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