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安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欢迎您! ☶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参政议政 >> 政协提案

    市政协四届三次重点提案汇总

    2016-11-30   六安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 阅读数:14718 【字体:  【打印】 【关闭】

    5588”行动计划之“54321

    121号提案)

    民革六安市委会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小型水利工程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设施。多年来省委省政府一直致力于农业小型水利工程建管。为适应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新形势,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省政府于2013年出台并实施了“5588”行动计划,我市各地认真贯彻实施,多措并举推进改革,着力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通过近三年努力取得了积极成效,涌现很多建管先进典型,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带着宣传、了解和探索目的,民革六安市委于201512月进行了调研,了解了“5588”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各地所取得的实效,尚存在的问题,基层的呼声,群众的期盼。我们总结为小型水利建管之“54321”,即“5588”行动计划实施后实现了5()(),目前仍然存在4难,基层有3建议,群众有2()期盼,寄希望于达到1()目标。现报告如下:

    一、五大提升

    举力而为加速建设,实现了小型水利设施的功能大提升。调研区域内规划除险加固各类型水库301座,疏浚干渠1944.3km,扩挖塘坝19211口,更新改造小型泵站52426Kw,可实现最大输水2.9亿m3,增加蓄水量(库容)6780m3。通过三年的实施,加固各类病险水库167座,疏浚沟渠839km,扩挖塘坝11405口,更新改造排灌站装机8225Kw,新建加固水闸54座,实现增加蓄水量4066m3,恢复扩大灌溉良田10万多亩,在原有基础上提高防洪抗旱能力3-5年。

    积极探索管理模式,实现了小型水利设施管理水平的大提升。各地水利工程建()()后,基本做到了按照“谁受益、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的原则及时明晰产权,落实管护责任人,建立管护制度,努力克服“重建轻管”现象发生,保证水利工程能够长期稳定发挥效益。霍山县出台《小水库运行管理办法》,并按每座小(1)型水库每年2万元,小(2)型水库每座5000元标准落实管护经费;裕安区按照亩均4元标准落实村级水管员经费,村级水管员人均每年补助3600元。2015年筹集管护资金2274万元,确保了小型水利建管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改革创新建管机制,实现了群众对小型水利建管积极性大提升。为突显农民在小型水利建管中的主体地位,各地因地制宜,结合地方历史沿革和民俗习惯制定出台一系列建管制度,积极探索形式多样的建管机制,引导和鼓励农民自选、自建、自管、自用、自维护小型水利工程;积极培育管护主体,涌现了村集体、承包农户、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小型水利建管经营主体。

    多措并举有效整合,实现了部门投入小型水利建管合力大提升。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仓与藏粮于水有机结合,实行有效的涉农项目资金,特别是涉水项目资金的有机整合,确保了小型水利设施建管的资金支撑,为顺利推进小型水利建管奠定了坚实基础。调研区域内2014年整合各类水利项目资金达11741万元,县区财政配套资金3013万元,确保小型水利建管项目能够按照时序进度顺利推进。

    建管并重确保“命脉”,农业丰产丰收潜力大提升。通过上述一系列工程建管的发展,农业抗旱涝能力明显提升,排灌能力大大提高,确保了农业丰产丰收潜力的大提升。工程实施所及之处,几年来没有因水而减产、欠收,且均实现了粮食产量持续增长、创历史新高的目标,预测“5588”工程的如期推进将为农业丰产丰收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带来更大的农业丰产丰收的潜力。

    二、四个困难

    通过近三年的努力,虽然小型水利建管取得积极成效,但时间紧、任务重,难免出现一些问题。调研发现集中体现在建设期限不足,经费保障乏力,长效管理机制不够成熟,确权登记发证推进缓慢。

    一是如期完成建设难。由于过去所建小型水利设施大多标准不高,工程老化失修,管护不到位问题突出,“5588”行动计划实施的前期主要时间用于规划、设计、论证、审批上了,留给建设、修复的时间有限,而且前期主要实施的大都是容易修复、工程量小、花钱不多的工程,工程量大、施工难度大、所需经费多的工程都留在后面。按照“5588”行动计划仅剩下2年时间,而从调研区域内情况看,剩下的工程无论是工程量、还是所需经费量都还有一半以上,有的才完成不足40%,在未来两年完成的难度很大。

    二是经费保障难。虽然小型水利设施建管列入民生工程,但按照规定地方财政、群众都要进行配套,按照现行政策中央群众承担经费比重为1124,地方财政不堪重负,群众自筹难上加难(外出劳动力多,留守人员无能为力),而工程时不我待,实施起来困难很大。调研中基层普遍反应配套负担重,调研区域最多的一个县区涉农配套资金占财政收入的10%以上,最低的也占5.25%。另外,涉农项目资金分散,土地、农业、扶贫、农发……不同项目有不同的要求和验收、考核标准,各行其是,很难整合,最后形成各种涉农资金都在“撒胡椒面”干“小工程”甚至是重复建设、未来“被拆迁工程”。

    三是建立建管长效机制难。尽管各地在建管机制建设方面做了大量探索和尝试,但目前尚在试验阶段,还没有一个办法能够放置任意一个地区皆能实用的成熟案例。更有管理模式过于简单、管理期限过于短暂(大多3-5)、管理成本难以预测、管理风险无主体支撑等问题。由于水资源的天然性、水的生态性、产权起源的多样性、群众用水的历史习惯和水环境保护的复杂性决定了水利建管长效机制建设困难重重。

    四是确权登记发证难。一方面,由于小型水利设施起源形式复杂多样,往往一处水利设施有国家投资、集体经济投资、群众集资和社会投资(捐建)等,所有权界定十分困难,群众意见难统一,因此,后续的水管理难度加大。另一方面,原有土地权属的不确定(原土地由耕地等变更为池塘水库,原承包人因土地调整满意度欠佳,当水利建管有利时主张建管,当土地经营有利时主张土地承包等)导致确权登记发证难。

    三、 三个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建议:

    一要延长“5588”行动计划实施期限。中央、省、市应将小型水利建管纳入“十三五”“十四五”规划,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延长五年,并有所侧重,2017年前以建设、修复、提升能力为主,后续五年(2018-2023)以管理机制建设为主,最终实现建管并重,充分发挥水利在农业丰产丰收中的“命脉”作用。

    二要着力探索行之有效的长效建管机制。综合小型水利产权现状,我们建议:对原属于国家、集体、群众、社会建管的小型水利设施实行所有权合并通称小型水利所有权,统一归属村集体经济组织,纳入“十三五”规划,除现已按相关规定依法发包承包的,其余向全社会公开招标,实行建管托管,托管期间确保小型水利工程功能的全面发挥,受托管人有利可图,托管期满后确保原有所有权保值、增值;土地承包经营权已约定流转给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地域内的小型水利工程,是由村(组)集体组织筹资筹劳、财政补助建设的小型水利工程,其所有权归村(组)集体所有,原所有权不变,水随田走,原则上由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托管;未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地域内的小型水利工程,坚持农民为主体,充分尊重农民意愿,鼓励农民群众以多种形式参与经营和管护,无法统一的向社会公开招标托管。

    三要形成合力助推现代农业和美好乡村建设。中央、省应出台相应政策,建立涉农项目统一建管机制,实行建管过程的负面清单制度,设立量化的农业丰产丰收、农民脱贫致富和美好乡村面貌的目标管理制度,制定统一的考核、验收标准,对现实中各涉农资金实行有效整合,杜绝重复建设、短命工程、易损工程、“被拆迁工程”建设。

    四、两个期盼

    中央、省加大投入,减轻基层财政和群众负担,群众期望基层配套比重相应调整,由现在的1124变更为1111,“十三五”期限内仍属贫困地区的基层县()和群众不再配套,并将其纳入精准扶贫范畴。

    出台政策,加大农业保险在涉农保障上的作用,一方面加大农业保险赔付比率;另一方面,要设立小型水利建管保险机制,确保小型水利建管主体的利益保障。

    五、一个目标

    公益水管理政府主导,小型水利建管风险分级共担,农业农村用水市场化,农村小型水利建管社会化,水产业经营机制法制化。

    探索水资源风险保障机制,构建水资源所有权人、使用权人、收益权人和政府、保险机构的风险分担机制,确保水资源所有权人、使用权人、收益权人的基本收益。用合同制规范水资源所有、管理、使用、收益的同时,将风险分担纳入其中,与此同时,明确政府责任、义务,引导商业保险机构参与,明晰“平战”时责、权、利,使水资源所有权人、使用权人、收益权人“平时”(无旱涝灾害年份)收益有保障,“战时”(有旱涝灾害年份)损失有补偿。

    实行水利工程建设体制改革,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使用、谁维护”的办法,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引调水和水源工程建设,对新建小型水利工程,确定其所有权和使用权。进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完善有偿用水机制,县、乡(镇)建立水资源使用权确权登记、交易和水市场。小型水利供水价格由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在县(区)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基准价及其浮动幅度范围内,与受益主体协商后共同确定。对跨区域的水利工程,坚持公共利益优先,确保发挥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在防汛抗旱、水生态环境保护、生产生活用水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委托管理、承包经营、购买服务等方式,实行水利工程物业化管理,效益型(生产、生活)用水采取计量有偿用水,最终实现小型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专业化、物业化、市场化。


    完善市区环卫设施改善人居环境的建议

    81号提案)

    陈刚(台联侨联界)


    近几年,我市加大市政投入,投放了一批环卫设施,添置了一大批垃圾桶和垃圾箱,加大垃圾清理频次,市区环境卫生有了较大的改善。但仍存在环卫设施布局不合理、乱丢垃圾、建筑垃圾围城及环卫管理滞后等不足之处。为此建议:

    一是加大政府投入,完善环卫设施建设;添置先进的垃圾运输车,改善部分环卫运输车沿路撒漏、污水渗漏的现象;逐步推广、逐步建立和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体系。

    二是加大垃圾卫生巡查和垃圾管理处罚力度;成立市区垃圾巡查队,对乱倒垃圾行为依规处罚;实行垃圾属地管理,加强检查考核。

    三是加大城市管理宣传力度,着力提高市民的城管意识和环卫意识。结合新时期城市管理面临的新课题、新问题,市城管部门要拓宽宣传思路,与六安电视台《六安新闻》、《追踪效能》等栏目合作,开辟了“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家”、“创卫在行动”等栏目,大力宣传创卫工作;在《皖西日报》、《大别山晨刊》等媒体上加强对城市环境卫生知识的宣传,加大对市民不文明行为和不文明形象的客观报道,构建立体、多元、互动的宣传格局,扩大城管工作的社会影响,树立起人文城管、法制城管、和谐城管、智慧城管新形象。

    四是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东风,常态化实施“十万人大扫除”活动,推进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

    五是努力提高环卫工人待遇,调动环卫工人的积极性。为减轻劳动强度和提高工作效率,市城管应筹措资金对环卫专用车辆和设备进行及时更新。


    整合独山、响洪甸资源,打造关键节点

    加快六安茶谷建设

    28号提案)

    陈兆清(社会科学界)


    六安茶谷建设是六安市委、市政府实施绿色发展战略的具体抓手和重要阵地,自20148月启动以来,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在安徽省内外产生积极影响,为生态增绿、旅游添景、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六安茶谷规划面积约5696平方公里,人口约157万人,主干线长约260公里,建设范围涉及5个县区、46个乡镇、2个风景区、5个水库。茶谷将六安瓜片、霍山黄芽、金寨翠眉、舒城小兰花、华山银毫原产地和主产区全部纳入,“500里茶谷孕育五朵金花”,全面地反映茶产业的鲜明特色和六安茶谷茶旅游的独特魅力。

    六安茶谷建设关键是要打造重要节点,而独山—响洪甸就是六安瓜片的核心产区和主要节点,两地虽属不同县区,但已紧紧相连,完全融为一体。这里红色资源、绿色资源都资源独特,品味高,红色有独山苏维埃城、许世友将军楼建筑群以及独山飞机场。绿色有六安瓜片的圣地——蝙蝠洞以及响洪甸水库。茶产业有著名的徽六牌六安瓜片公司。目前金寨县麻埠镇响洪甸5万亩生态六安瓜片休闲茶园建设步伐很快,护栏、步道、茶亭、回廊全面完工,响洪甸老街焕然一新,谢裕大茶叶股份公司已开展加工集中区及茶展示休闲建设独山茶场2000亩茶园为基地,通过茶园改造、道路、水渠、病虫害绿色防控设施的完善及修建部分休闲娱乐设施,已打造成一处集茶种植展示、茶园休闲娱乐为一体的茶主题公园。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独山—响洪甸茶谷项目建设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条块分割,资源没有达到有效整合。红石谷景区、响洪甸水电站、独山苏维埃城分属不同的单位,红石谷景区项目建设缓慢。二是大项目缺乏,缺乏牵引力强的大企业。三是响洪甸水库及抽水蓄能电站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利用。响洪甸水库为多总库容26.32亿立方米,居皖西五大水库之首。2000年建成的扩建混合式响洪甸抽水蓄能电站,是我省第一座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蔚为壮观,一直不为人知。

    为此,建议:一是进一步加大六安茶谷的宣传力度。利用六安茶厚重的人文历史和众多的军工“三线厂”的遗址,开展“我与六安茶”、“我(或我的父母)与皖西大别山”有奖征文活动。二是强化领导机制、协作机制。充分发挥“一谷一带”建设领导小组的综合协调职能,进一步加大市级层面的统筹力度,对独山、麻埠镇、响洪甸电站、红石谷景区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统一打包,招大商,按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原则,围绕资源保护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市场营销一体化,把这一核心区真正打造成大别山国家旅游休闲区、绿色发展示范区三是致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茶为媒,将茶叶、毛竹、石斛、油茶、有机鱼等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休闲旅游、文化创意、健康养生融为一体,提升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依靠科技,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升竞争力。让游客尤其是青少年感受抽水蓄能电站,参观地下厂房,了解抽水蓄能电站工作原理,掌握现代科技知识。


    关于加强重大项目谋划工作的建议

    72号提案)

    王振华(教育界)


    项目谋划工作是现阶段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尤其是对我们欠发达地区。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到,重大项目谋划工作是的多不多、好不好,不仅影响发展质量,也直接决定当地能有多少项目进入中央、省规划盘子,决定我们能争取到多少中央、省的支持。

    一、存在的问题

    总体上看,我市十三五项目谋划工作广泛论证、扎实推进的氛围初步形成,把握重点、提质增效的方向基本明晰,统筹协调、密切协作的程度稳步提高,但存在的问题依然突出。

    一是工作进展较为缓慢。少数部门领导重视不够,责任落实不力,推一下动一下,工作责任感和主动性不强。县区之间、部门之间工作进展也不平衡,有的部门至今没有谋划出几个重大项目。

    二是重大项目严重不足。我们现在谋划的项目规模较小、深度不够、质量不高,缺乏一批能够支撑“十三五”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谋划的重大项目深度不够。

    三是沟通衔接不够紧密。部门之间沟通交流少、市县之间汇报衔接不够;有的未能及时了解中央、省市的工作动态和政策导向,有的没有主动赴省进京对接项目谋划情况;部门之间各自为阵,缺乏必要的衔接沟通,滞缓了规划编制和上下衔接的进度。

    二、几点建议

    一是找准方向。紧跟中央、省战略决策,把握政策取向,明确重点,做到有的放矢。比如,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等战略,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再比如:国家近两年相继出台的20个多政策文件,涉及节能环保、健康服务、文化创意、旅游发展、体育健身、养老服务、信息服务、互联网+等多个领域。我们谋划重大项目,一定要紧跟这些政策走,决不能闭门造车、自说自话。

    二要敢想善谋。虽然我们是欠发达地区,发展条件和环境还不够优越,但决不能故步自封,不能有处处不如别人的思想。项目谋划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我们不仅要敢想,而且要善谋。敢想才能敢动一下,善谋才能创新,创新才能突破。要大胆设想,广泛论证,用更宽的视野,站在更高的层面,由单个项目谋划向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谋划转变,由以项目单位为主,向职能部门、项目单位和社会各界共同谋划转变。只要我们认准方向,敢想善谋,齐心协力,就一定能谋划出更多的好项目和大项目。

    三要做实前期。项目谋划的关键在于做实项目前期工作。各县区自然条件、产业基础、交通状况、资源分布各有差异,要充分认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加强对土地、环境、能源、财力等项目支撑性要素和约束性因素分析,结合市场需求、企业愿望、群众期盼,进行必要的论证、评估和深度研究,提高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好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利用好科研院所、社会团体的优势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重大项目谋划。要广泛搜集市场信息,开展有针对性的考察,开拓项目谋划的视野。要进一步完善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机制,落实并利用好项目前期经费,发挥好项目前期经费“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四要夯实责任。各县区政府和市级部门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政府和部门要成立专门的办公室,明确责任人,把谋划重大项目牢牢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牵头发力,追求实效。从现在起,各县区、各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上手,组织专门力量,围绕六安发展的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积极主动加强与国家部委和省直有关厅局汇报对接,同时协调对应厅局积极与省发改委对口衔接,尽最大努力将安康发展的战略重点和重大项目,更多地纳入中省规划盘子。

    五要注重学习借鉴先进经验。由市发改委牵头组织专项学习小组,围绕生态文明与扶贫开发建设、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建设、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前沿技术等重点课题,加强向发达地区和先进典型学习,掌握行业、产业发展最新理念和最新动态,借鉴“十三五”规划编制的科学方法和先进思想。要集中邀请一批行业或专业领域内的前沿专家,参与我重大课题研究或提出前沿指导意见,以提高我市“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水平和质量。同时,市发改委要主动加强与周边地市的交流,就区域产业配套、交通互联、旅游线路、产业布局等内容进行充分沟通,促进形成区域内城铸集群、产业集群、互补共赢的发展格局。

    六要广泛深入征求意见。尤其是编制产业发展规划,要加强与重点企业的衔接沟通,充分听取市场主体的意见建议,确保产业规划能落实、能见效。各专项规划也要注重为产业发展服务,注重听取企业意见。比如交通规划,就要充分考虑发展物流产业和壮大物流企业、支撑物流中心建设,这就需要让电商、信息、互联网、物流等企业参与。总体上,由市发改委牵头先期对各个专项逐一讨论,重大专项提请分管市长召开座谈会集中研究。


    关于加强我市城市规划区道路名称管理的建议

    132号提案)

    九三学社六安市委会


    近年来,我市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快速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现代化城市格局基本形成。但由于城区发展过快,新建道路成批出现,虽然市政府及民政部门对其极为重视,近些年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但路名规划和管理仍然跟不上城市发展的节奏,导致城市道路命名及相应的路名标牌设置较为混乱。这不仅对社会发展和市民生活造成直接影响,同时也有损城市形象。因此,加强我市城市道路的命名、规范城市道路名称标志牌的设置与管理是个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

    一、加强我市城市规划区道路名称管理的现实意义

    城市道路名称不仅是城市名片,彰显着城市品味和形象,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同时还是极其重要的公共资源,政府的治安管理、户籍登记、工商管理,市民的邮政快递、出行交通等均需要科学严谨的道路名称系统加以支撑。城市道路的命名一旦出现问题,以后再来进行补救,将会付出不小的社会成本和经济成本,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资源浪费。因此,加强对城市道路名称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十分必要。

    二、我市城市规划区道路名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市城市规划区道路名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城市规划区内的道路命名及相应的路名标牌设置较为混乱。《六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明确规定我市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中心城区和三十铺镇、城南镇、新安镇、徐集镇、苏埠镇、城北乡等10个乡镇以及横排头风景区,规划区面积为1096.8km2,上述范围内多数乡镇及市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等到目前为止已基本和中心城区连成一体,但相关的道路命名和管理却相互割裂,缺少系统协调,导致城市规划区内道路名称出现了不少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道路重名现象较多,道路命名主体多元。根据我们的调研,目前我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共有两条“振华路”(分别位于二水厂西面和平桥工业园),两条“胜利路”(分别位于市开发区和三十铺镇),两条“西环路”(分别位于河西新区和城南镇)、两条“龙舒路”(分别位于市开发区和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两条“大华山路”(分别位于市开发区和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其他路名相近的也有存在,如淠河路(位于老淠河东岸)和淠河支路(位于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相距很远。随着新城区的不断建成,企业和居民不断积聚,道路重名现象带来的不便逐渐凸显,十分不利于社会的有序管理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形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道路命名主体多元,如有的道路名称为规划单位的临时命名,后逐渐成为正式路名;有的由道路建设单位根据自身建设需要进行命名,缺少论证和规划;有的新区路网名称虽经有关职能部门如市民政局等进行地名规划,但设置的路名标牌却另起炉灶,自行其是,从而导致路名标牌的混乱。

    2道路命名缺少规律,无历史文化内涵。目前我市城市发展以主城区为中心向四面扩张,但各个方向的新城区道路名称缺少规律,有的路名的指示功能不强,分布较为杂乱,城市路名无规律可循,令人晕头转向。如大沙河本为六安人对老淠河的俗称,但“沙河路”却出现在远离老淠河的三十铺镇。更让外地人惊叹的是,我市规划区内有“经一路、经二路…纬一路、纬二路…纵一路、纵二路…横一路、横二路…东一路、东二路…东一环路、东二环路…北一路、北二路…新北一路、新北二路…河西一环路、河西二环路…河西纵一路、河西纵二路…”等众多路名,这些路名既无历史文化内涵,又分布于规划区内的不同区域,令人眼花缭乱。

    3路名标牌设置各自为政,政府管理职能分散。市政府2004年发布的《六安市城市规划区地名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地名标志有交通、公安、建设等部门和金安、裕安及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等负责设置,权力的不统一形成了道路命名及标牌设置各自为政的局面。虽然《暂行办法》第四条规定“实行地名申请、登记、审核、批准、公告制度”,但由于规定过于宽泛,责任主体不明,再加上宣传的不到位,各有关单位的地名规范意识不强,导致实际施行中的道路名称的申请、登记和审核及标牌设置等环节缺少约束和监管,流于一纸空文。

    4路名规划和路名信息化建设滞后。在当前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时期,全国各大中城市均十分重视城市路名规划工作,我省也已有11个市编制了各自的《城市地名总体规划》,而我市此项工作尚未启动。地名规划的滞后也极大影响了新生道路的命名工作,道路“大名”缺位,各种临时性的“小名”于是应运而生。此外,为道路命名服务的路名信息化工作亟待提上日程,现有路名、备用路名等的信息化建设及道路命名的长效机制有待加强。

    三、加强我市城市规划区道路名称管理的建议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特提出如下建议:

    1、建立健全路名管理机制,确保道路命名及标牌设置的规范有序。我市自设市以来,城区发展极快,以路名为核心的城区地名问题逐渐凸显,但相关的机构设置并未得到加强(目前行使地名管理职能的市民政局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科仅有一名工作人员),地名管理机制也未能很好建立。当前应首先建立以市民政局为主导的城市规划区地名管理机制,并相应加强市民政局地名管理部门的人员配备与路名管理行政执法权限,强化路名报批登记制度,确保路名管理与城市发展相适应。

    2建立城市规划区路名数据库,储备道路命名备用资源。在当前的快速城市化时期,为避免新生道路与现有道路重名,需要进行城市规划区路名统筹管理,并充分考虑区域地理、历史、人文等因素,探索道路命名的规律性和道路名称的指向性,最终形成城市规划区和谐统一的道路名称系统。建立道路名称数据库可以实现现有路名与备用路名的网络化管理,并在条件成熟时,实现路名的网络报批登记;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倾听市民的意见,吸收合理化建议。

    3编制《六安市城市地名总体规划》。当前各有关部门路名报批登记意识淡薄的现象必须得到改变,可由政府发文赋予相关职能部门以一定的路名核查执法权限;此外《六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规定的城市规划区面积和中心城区面积分别达到1096.8km2120 km2,我市2004年颁布的《六安市城市规划区地名管理暂行办法》已远远不能适应我市城市发展的需要,编制涵盖整个城市规划区的《六安市城市地名总体规划》势在必行。

    4、开展路名普查,规范路名标牌的设置与后期管理。统筹城市规划区内的道路名称,对现有道路名称进行普查,消除道路重名等命名混乱现象。当前新辟城区的道路名称由建设管理部门、施工单位等自行设置道路名称标牌的现象必须加以规范,道路立项建设的同时必须完成到地名主管部门的报批登记,避免道路“小名”上标牌现象的出现,实现路名标牌设置的统一与规范。

    关于维护专项规划严肃性,严控重复建设

    避免恶性竞争和社会资源浪费的建议

    34号提案)

    黄炳根(工商联)


    近年来,东部新城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产业布局、交通路网及相关配套设施等日趋完善,产城融合发展步伐加快,商贸服务业活力不断增强,尤其是沿312国道形成了以金利国际城、红达义乌小商品城、百盛东金城、金太阳国际汽车城、汇安五金机电城等专业市场为平台的汽车汽配、家居建材、五金小商品、现代物流等产业集群,目前正在积极争创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根据《六安市中心城市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发展与专项规划(2016-2020)》,六安大别山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属实施整合的商品交易市场。东部新城红达义乌小商品城是按照第六代专业市场标准新建的商品批发市场,总投资18亿元,总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分三期建设),已建成一期1300套商铺,成功吸引数百户商家,项目全部建成运营后可容纳5000多户商家经营,带动数万群众就业创业。该项目积极响应中心城区老旧市场整治搬迁,针对性开展了相关承接转移准备工作,出台了招商运营、搬迁安置等系列优惠政策和办法,具备了承载六安大别山义乌小商品城批发市场搬迁转移的能力和条件。

    结合我市目前城市人口规模、小商品批发市场总量已趋饱和、现有相关项目运营困难等实际情况,恳请市政府合理规划布局,严控重复建设,避免恶性竞争和社会资源浪费,支持东部新城相关项目承接城区老旧市场搬迁转移,引导有关商家积极入驻经营,促进东部新城商贸流通业加快发展。


    关于加强我市城区游泳场馆建设的建议

    9号提案)

    冯昕(文化艺术体育界)


    游泳不仅是一门重要的生存技能,也是男女老幼皆宜的体育项目之一。我市人多基数大,水资源丰富。近年来,游泳运动蓬勃发展,参与者日趋增多,安全成了最大的隐患,尤其暑期是游泳运动的高峰期。我市城区游泳场馆与市民参与人数相比严重不均衡,制约着我市游泳事业发展,亟需充足、安全的游泳场馆,加强游泳场馆建设已显得十分迫切。

    一、案由

    据统计六安城区人口数估计在60万左右,其中金安区在校中小学生6.59万人,裕安区在校中小学生约4.5万人,但2015年正常营业游泳场所仅6家(金安区4家、裕安区2家),主要分布在偏郊,如兴茂南山、悠然兰溪。仅农电活动中心位于相对市区,且为室外泳池,开放时段局限于夏季,场地设施简陋、陈旧。以上数据显示我市游泳场馆分布不均问题明显,数量不足矛盾突出,不仅无法满足市民就近、安全、卫生的锻炼需求。人口与场馆比例100000:1的局面势亟待改善。

    二、加强游泳场馆建设,推广游泳运动的重要性

    1.提升生存技能。熟练掌握游泳技能既是掌握了一项生存的本领,也是一种健康、健身的生活方式和方法。

    2.健身效果明显。无论是男女老少,都可参加游泳(包括冬泳)。实践表明,游泳比之球类、田径等运动方式,健身效果十分明显,水中健身能有效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3.广大市民喜爱。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身体健康越来越重要,广大市民对游泳锻炼身体更加青睐。在游泳运动的过程可以结交朋友、增进友谊、提升交际能力,提升体育锻炼的参与度。因此,安全卫生的游泳场馆成为广大市民的刚性需求。

    4.国家重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253号)、《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发布的《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将游泳列入重要位置。国家体育总局新的《全民健身游泳等级标准》,更突出游泳的健身目的,将游泳列入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并提倡健康游泳、快乐游泳。

    5.运动员储备。建设安全、卫生、室内恒温、标准化的游泳场馆,一方面可以满足广大市民对体育运动的需求,另方面可以拓展我市竞技新局面,为省、国家培养优秀的游泳人才。

    6.促进体育产业发展。依托我市人口优势,乘游泳运动蓬勃发展之东风,增建游泳场馆发展我市游泳事业,一方面可以缓解供需矛盾,另一方面带动游泳周边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体育消费,势必会为我市体育事业发展带来新的动力,为我市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

    三、对我市城区游泳场馆建设的建议

    1.四方建馆,均衡资源。建议在我市城南、城北、金安、裕安,科学规划推进游泳馆建设。填补区域空白及满足市民就近锻炼需求,达到区域辐射。

    2.公私结合,丰富渠道。在政府建设力度不足的情况下,鼓励民建民营更好促进我市游泳场馆建设的多样化。支持、扶持民建民营、激活社会资金注入会有效缓解政府财政压力,政府建设运营与购买服务相结合可有效促进我市游泳事业发展。

    3.加强重视,取长补短。充分重视游泳运动,待游泳场馆建成后可采取在学校体育中增设游泳课程、中考加项、计分等措施。学习借鉴江苏、广东、山东等先进城市已有政策、条例。如借鉴青岛市《加强阳光体育活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在小学三到四年级全面开设游泳课,总课时在20节,逐步使全体在校学生都学会游泳;鼓励初高中学校开设游泳特色课程,高中阶段学校逐步实行分层次、专项化教学,通过“1+X”形式落实每生两项体育技能的培养。

    4.科学谋划,早见成效。建议规划局、住建委科学谋划,针对我市现状,解决我市城区游泳场馆建设不足问题,尽早缓解我市游泳事业面临的矛盾。



    加快我市游泳馆规划建设,推动游泳运动发展

    8号提案)

    李俊(经济界)


    游泳是一项健身效果非常明显的运动,男女老少皆宜,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我市群众性游泳运动近年发展迅猛,越来越多的人参加到了游泳运动中来。据估算,我市每年参加游泳人数在万人以上,常常游泳的千人以上,更有数百人坚持冬泳,成为数九寒冬冰天雪地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泳友们自发组织了游泳协会、冬游协会及各种游泳俱乐部等群众性组织,经常与外地泳友交流沟通,踊跃参加全国各地举办的各种游泳赛事,并取得骄人的成绩。泳友中涌现了像徐明友、揭维富等七位勇救落水者的“六安好人”、“安徽好人”、深得市民好评,由经过专业训练的泳友组成的水上救生队,多次为本市大型水上活动提供义务水上救援,受到社会各界一致肯定。他们还举办如“环游月亮岛”、“梅山水库环岛游”等大型游泳比赛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逾千名泳友前来参加。会游泳,是一项生存技能。在许多发达国家,100多年前就倡导国民游泳运动,提倡每个国民都要学会游泳。普及游泳运动,能大大降低每年因溺水而死亡的人数。

    与发达国家相比,与国内发展较快的地区相比,我们都还有很大差距。我市游泳设施严重不足,游泳池数量少,收费高。至今,我市还没有一座游泳馆。这与文明城市建设的脚步、与市民日益增长的游泳需求极不相称。

    建议:

    1、加快我市游泳馆规划建设。游泳馆的规划建设迫在眉睫,应合理规划布局,尽早建设,力争早日为市民提供大众化、公益性的游泳场所。

    2、完善月亮岛沙滩泳场服务措施和安全措施。水上救生可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游泳协会组织有救生员资质的泳友担任。

    3、在淠河两岸选择合适的地点,规划修建一些供泳友换衣、冲洗的设施。

    4、发挥像泳游协会、冬泳协会等群众性游泳组织的作用,支持他们举办大型游泳活动,培育和打造游泳旅游品牌。群众性游泳组织由泳友们自发组成,人才济济,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政府应支持他们定期举办大型游泳比赛活动,并有意识的培养和打造品牌。充分发挥群众性游泳组织在普及游泳运动、培养游泳人才以及对外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台湾南投县一年一度的“万人横渡日月潭”活动已举办了很多年。近几年已发展到每年有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三万人的大型活动,极大地推动了当地旅游业、服务业的发展。河南省三门峡市连续六年举办了“中国三门峡横渡母亲河(黄河)”的大型游泳活动,现该项活动已成为河南省群众体育活动的一张名片,并在全国旅游博览会上被评为中国体育旅游精品路线。六安市历史悠久,山川锦绣,人杰地灵,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只要我们努力,相信也能够打造出知名游泳旅游品牌。

    5、加强对游泳运动的宣传。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应加大力度,采用专栏、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普及游泳知识,推广游泳运动。

    6、利用社会力量,采用多种方式,举办游泳培训班,从少儿抓起,从小学抓起,打好普及游泳运动的群众基础。对于游泳协会等群众性游泳组织举办的普及型的游泳培训班,财政可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或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法,以降低培训收费标准,使普通的百姓都能参加,学习游泳。

    7、加强引导,保护好水资源。通过各种媒体及各群众性游泳组织,加强对泳友的宣传教育,提高泳友素质,增强环保意识,爱惜和保护珍贵的水资源。倡导文明游泳,健康游泳,安全游泳,快乐游泳。



    关于六安市创建"宽带中国"示范城市的提案

    116号提案)

    姚健(经济界)


    近年来,六安市加速推进全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宽带网络建设提质提速,数据及互联网业务快速增长,信息化终端应用全面普及。目前,全市城市宽带网络20Mbps以上速度接入能力达到89.4%,农村宽带网络4Mbps以上速度接入能力达到96.4%,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42%4Mbps以上宽带用户渗透率达到95.1%8Mbps以上宽带用户渗透率达到41.9%

    一、当前宽带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1、固定宽带建设方面,六安市固定宽带接入端口达200万个,出口总宽带已达500G。全市固定宽带平均下载速率达到14MbpsIDC数据机房中心面积近5000平方米,数据机房基础设施和数据处理能力位居全省前列;全市宽带网络建设落实新国标达100%

    2、无线宽带覆盖方面,3G/4G网络实现城区、乡村、公路沿线等区域全覆盖,4G网络规模位居全省前三,农村无线宽带覆盖规模位居全省第一;拥有38293G基站、58004G基站、WLAN热点5万个;市政府先后与省移动、省电信、省联通公司分别签订“无线城市”、“智慧六安”、“数字六安 智慧城市”战略合作协议;

    3、宽带用户发展普及方面,全市固定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达到90万户,3G/LTE用户达到235.9万人。

    4、降本增效方面,我市推进共建共享等降本增效措施力度位居全国前列。随着铁塔公司的成立,2015年全市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累计节约土地约300亩,减少行业重复投资2.2亿元,节省用电700万度,尚不包括水、人力、物料等其他资源。

    二、宽带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市宽带发展势头强、形势好,但仍有一些不足,有待进一步提高:如顶层规划设计有待进一步加强,政策保障及政务服务有待进一步完善,群众认识及宣传工作有待进一步提升,宽带速率、普及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宽带应用产业有待进一步发展。因此我市于2015年去北京参加申报未果,一步之遥、非常遗憾。

    三、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强化组织领导。发挥市创建“宽带中国”示范城市领导小组重要作用,按照“提前规划、提升管理、提炼项目”原则分步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至少每月召开一次工作推进会,协调解决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宽带网络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全市通信基础设施健康持续发展,提高互联网+应用水平,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二)加强规划建设。将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宽带网络建设纳入各级政府城乡建设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交通建设规划,重点围绕建设目标,组织编制《“宽带六安”专项发展规划》和《六安市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条例》,确立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合法性,做到有法可依。同时,完善中心城区及县区的宽带网络建设专项规划,从城市建设、交通建设、政府管理、公共服务、产业提升等多层面进行整体规划,保证规划充分征求民意,科学合理。

    (三)推进降本增效。推进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全面推进三网融合。建议由市政府牵头,明确责任主体,创造塔站建设新模式。加强规划布局、科学管理,落实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加快制度建设,依法保障,有序推进铁塔基站建设,同时强化审批制度改革,加强公共服务,简化流程,实现塔站高效审批。加大保护力度,快速响应,营造塔站安全生产环境。加强技术应用,整合资源,降低塔站土地能耗。政府免费开放公共资源,鼓励降本增效,多措并举实现网络资费合理下降,持续提升服务水平。

    (四)完善保障措施。建议成立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加强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完善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评估评测机制和手段,建立市级互联网网络行为分析、研判、预警系统,推进重点信息系统等级保护测评整改;全面加快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市县政府与市直相关部门应急指挥平台互联互通,统筹资源、集中管理,提高政府应急联动和指挥调度能力;加大宽带网络基础设施保护力度,严厉打击恶意破坏通信基础设施行为。

    (五)加大投入支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全市4G通信网络建设推进会专题会议纪要》精神,出台《六安市推进“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实施意见》、《加快推进4G等宽带网络基础设施的意见》、《加快推进通信铁塔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六安市“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六安市通信基础设施管理办法》等文件,加大通信基础设施资金投入,保障创建工作顺利开展,最终惠及全市百姓。

    (六)优化发展环境。充分利用市政府网、皖西日报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宽带中国”建设意义,增加民众对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认同感。加大科普宣传力度,积极消除公众对塔站发射传播的电磁辐射的片面认识,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尊重科学,提高对社会不良信息的辨别能力,积极营造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良好环境。对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开辟绿色通道,简化审批流程,开放公共资源,优先办理建设用地、涉林、涉路等审批、环境影响评价和项目竣工验收、电力配套等并联审批手续。


    关于推进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改革的建议

    26号提案)

    民盟六安市委会


    建立适应行业特点的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近期,安徽省人社厅、医改办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完善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的实施意见》,在管理体制、编制管理、薪酬制度等多方面有了重要突破,为完善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奠定了政策基础。但据我们调查,这项政策在贯彻落实中还存在一些障碍,如不能很好解决则公立医院改革难以顺利推进。现就有关情况和建议报告如下:

    (一)部门的认识还不统一。省五部门的文件虽已印发,但少数部门对文件的认识仍不统一,对一些关键政策,以系统内有其它规定为由,不执行文件的规定,影响了政策的落地。如医院用人自主权的问题、工资收入标准问题等等。

    (二)对存量问题的解决尚待明确。文件中明确依据规划床位标准设置备案编制,与审批编制人员享受同等政策,但仅限定为新进人员,对医疗机构已经存在的大量编外聘用人员没有明确的解决意见。很多医院的编外聘用人员可追溯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从数量上,一些医院编外人员已经超过编内人员,从作用上,很多早期进入的编外人员已经成长为业务骨干,获得高级职称,少数还担任了科室主任职务。存量问题不解决将会影响备案编制政策实施的效果。

    (三)编外聘用人员的养老保险问题亟待解决。正在推进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对于改革前按照视同缴费年限处理,且明确限定为在编在岗的工作人员,对于编外聘用人员就需要按照企业养老保险规定补交相关费用,目前公立医院大量人事代理编外聘用人员都未参加企业养老保险,补交的费用不论对政府、对单位还是对本人都是很大一笔支出,如不能很好解决,不仅影响队伍的稳定,一旦到他们退休时,矛盾就会显现。

    (四)对绩效考评及医学专业技术人才评价体系缺乏相关配套政策。按照院长年薪制和工资总额管理的有关规定,那么如何考评院长和医务人员的绩效并兑现工资收入,必须有一整套的考评办法。此外,文件规定完善医学专业技术人才评价体系,将岗位业绩作为晋升职称的主要依据;组织引导医院专业技术人员到基层服务,将基层服务经历作为职称评定的必要条件;对服务基层业绩突出的专业技术入员可优先竞聘上一级专业技术岗位;探索建立符合医院特点的专业技术等级评价体系等等也都需要具体实施细则。

    为此,建议:

    (一)加强领导,统一认识,支持改革

    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关系全局,具有核心作用。各有关部门要从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到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对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意义,按照省五个部门《关于完善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分工负责,相互配合,不推诿、不扯皮,更不能各自为政、人为设置障碍。政府要成立强有力的领导机构,统一领导,确保政策及时落地、有效贯彻,组织协调各部门共同推进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改革,为进一步做好公立医院改革奠定基础。

    (二)加强对政策落实的督查指导

    建议市政府将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政策的落实情况列入2016年各部门的工作目标,明确工作责任,限定完成时限。加大对政策落实情况的督查指导力度,及时了解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和困难,及时研究解决。适时开展工作调度,制订政策落实情况的通报和约谈制度,确保政策有效落实。

    (三)进一步完善政策,解决突出的问题

    公立医院现有编外聘用人员身份的解决是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建议市政府应明确使用备案编制解决现有编外聘用人员的政策,按照公立医院定位的需要,发挥政策的作用。按照文件的有关规定,将使用备案编制人员列入现有机关事业单位养老改革范畴,同步解决养老问题,让公立医院轻装上阵,丢掉历史包袱,更好地推进改革工作。



    关于切实重视小学素质教学的提案

    174号提案)

    唐光琴(妇联)


    要实现中国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首先是人的复兴,人的素质必须上来。当前,落实创新、协调的发展理念,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最急缺的也是创新创造人才。以上人和人才的问题根子都在素质教育上。小学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根基工程,素质教育必须从小抓起,着眼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和人才。当前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与教育发展新形势新要求、与家长、孩子的迫切需要和期待不能适应。表现在:

    1、学校课程教学主次安排,不适应素质教育要求。学校课程安排主次差异明显,素质教学被弱化。对语、数、外等主体课程安排满、师资安排强、教学质量好、教学成绩要求高。对国学、音乐、绘画、自然、科学、品德、安全等课程不重视,课程安排少,教学质量不高,教学要求松。有的科目甚至不安排课程,比如科学、安全课程等孩子确需的教育。有的课程由主课老师代上,由于学校没有硬性教育要求和考核标准,所以课堂教学比较敷衍随意。孩子在幼儿园还曾组织过防火、防震等生动的安全演习课,到了小学反而一节课也不安排,孩子很失望。

    2、教师教学方法老化,不适应素质教学要求。大多数小学老师仍习惯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更注重生记死背、做题战术,课堂上自己一人主讲,与学生互动少孩子的学习是被动的。不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不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不善于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这种教学方式培养的孩子,自我学习能力差,人格是不独立,独立思考能力缺乏,创新意识薄弱。孩子学习往往不得要领,常常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善于举一反三。

    3、校园文化缺失,与家长孩子素质教育要求不适应。一方面,一些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不够,片面的抓教学,抓管理。校园艺术文化活动开展不足,孩子除了上课,很少有机会参与学校、班级集体文艺活动。另一方面,家长孩子的对素质培养迫切需要,而校内又缺乏各类课余兴趣爱好小组,孩子课余时间想参加艺术文化体育等各类活动、培养才艺特长,往往在校内投学无门,只能花钱参加校外价格不菲、良莠不齐的各类培训班、兴趣班,增加了家庭的负担。

    从孩子成长考虑,从国家长远打算,必须走素质教育的路,而小学正是素质教育的根基。为此建议:

    1、学校要开足开好各类素质教育课程。主次课程区分不能过于明显。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品德、安全等孩子自我生存保护等实用性课程,必须开好开足。比如水火、电气、交通、防雷防震、防骗、防侵犯等各类人身安全课程,一堂课程,可以在危险面前挽救很多孩子。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学生品德教育,特别是核心价值观教育尤为重要,必须保证课时,优化质量。科学、音乐、绘画、书法等课程,关系孩子才艺特长的发现和培养,关系孩子的全面发展,关系孩子将来人生的幸福指数,应该安排专门的课程,安排专职、专业的教师来授课。教育局要对学校素质教育课程的安排、对教学质量和标准有要求、有检查、有考核。

    2、教师要切实转变教育教学方式。教师应积极转变单一的教学方式,立足于培养全面的健康的人才,改变单一的单向的传授知识模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由“要学生学”变成“学生主动要学”。要更加注重孩子独立人格的培养,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要引导学生学思结合、活学活用,激发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对于实用性的课程,可以采用观看教育片、组织演习、实例解释等生动的教学方式,可以邀请有关部门的专业人员来现场讲解授课,增强实效。对于以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德育课程,要紧紧围绕12个词,可以一词一堂课一个故事,也可以请学生当“小老师”登台讲课,也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撰写心得体会等。对于艺术类课程,课堂授课要遵从艺术规律和孩子的特点,专业而活泼,致力于培养孩子的基本艺术素质,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发现人才。

    3、校园文化要丰富多彩。要引导孩子们共同参与校园文化的培育、文化氛围的营造,做学校的小主人。学校的校风、校训、校歌,可以组织孩子们集体创造、讨论,最大范围凝聚智慧和共识。学校应围绕一些素质类教学课程,积极建立各类健康的文体兴趣爱好小组,丰富孩子的课余精神生活,给孩子创造更多自我的发展的平台和机会,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的健全人格,减轻家庭的压力。要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等各种形式校园文化活动,打造校园文化品牌。


    关于解决我市城区停车难问题的建议

    142号提案)

    民革六安市委会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买车成了广大市民普遍的消费现实,但城区有限的停车位与急剧增长的机动车辆形成了较为严重的矛盾。主要表现为:

    一是停车场规划建设远远滞后于机动车增长和城市发展的速度。部分硬性规定没有得到落实,停车位特别是公共停车位严重不足,像市中心皖西路、解放路、人民路、三角带等区域,大型商业设施均集中于此,吸引了大量车流、物流、人流,交通向心力巨大,车位紧张,停车更难;像学校、医院、农贸市场这样人口高度密集地,停车场建设更为滞后,从而诱发了车主乱停车行为,加剧了停车难、行车难等系列交通问题。

    二是重处罚轻建设的举措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矛盾。为了加强交通管理,城区新增了数百个电子监控探头,方便监管违规行车、停车等行为,城管部门也加大对城区乱停乱放行为的处罚力度,对于动辄百元以上的罚款和扣分处罚,广大车主怨声载道诉求无门。买车本为方便生活,结果因无处停车徒增许多新的困扰和麻烦。

    三是已有车位管理不到位,路霸路障层出不穷。部分已建停车场,如商场、酒店、住宅区拥有自用地上、地下停车场,满足自己停车绰绰有余,但却没有对外开放经营,或经营效果不佳。部分停车场的管理人员仅限于收取停车费,疏于主动管理,造成车主随意停车,停车场内无序停车、道间停车、弯道停车的现象比较普遍。另外,临街商铺的店主私自设置的各种禁止停车的路障比比皆是,更有店主在自家门前私自施划停车线霸占道路,而城管在全城范围内执法时间、地点不稳定,执法标准不统一。

    为此建议:

    一是做好公共停车位的规划、建设和审批管理。按照人口密集程度规划建设停车场,对于各行政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医院和学校)、商业购物中心、车站、住宅小区、大型农贸市场等大型公共场所建筑物和附近道路,应在规划中预留满足当前和未来较长一段时间需求的停车位。对于改造、新建的道路和建筑物,也应借改造、新建之机规划预留更多的停车位。对城郊结合部有条件的汽车站、火车站等交通枢纽区域应建立多功能停车场或立体停车场,引导车主和乘客换乘公共交通工具。

    二是引进民间资金投资建设停车场。既可以采取土地使用权租赁的形式,向政府缴纳租金,也可以采用特许经营方式,收取一定年限的停车费后,将停车场无偿移交政府所有。如:三角带老家具市场附近的空地,可鼓励百大集团、电信、移动、红达电器等商家合资新建多功能立体停车场。此举既可带动我市经济商业圈繁荣发展,又可缓解中心商业圈停车难题,同时也树立六安绿色环保发展的城市形象。

    三是修订和完善停车保障政策及管理办法。鼓励成立停车场物业管理公司,确保每一个建成的车位都能物尽其用,保证其覆盖地半径内的车辆都可以入场停放。特别是对于一些临时停车位管理,要适当采取限制手段,避免一些车主长时间占用紧缺的车位资源。停车收费价格应该放开,采取阶梯式收费标准来调控停车需求,即城市中心区停车收费标准高一些,非中心区标准低一些,按不同位置、功能等以“位”论价,以“功能”定价,尽可能的解决“有车有位”的问题。政府可以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对小排量两厢车辆停车费用减半收取,以鼓励市民购买使用小排量车型,既环保又节省了车位空间。

    四是积极探索停车场资源共享,增加停车容量。对已经建好的停车位进行一次全面普查,凡被改变用途的,要坚决纠正,应最大限度地恢复和发挥其停车功能。各商铺前临街道路,在不影响行人和店铺生意的前提下由城管部门施划停车线,以扩大停车容量。同时在安全和可能的情况下,探索让党政机关、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错时开放内部停车场,对具备条件在夜间、节假日向社会有偿开放的停车设施,积极与产权单位协调,对社会进行有偿开放。鼓励居民小区的停车场在白天对社会有偿开放,收费标准由政府物价部门予以核定,通过错时停车,实现停车场资源的充分利用。

    五是大力发展公交优先战略。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必须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减少和降低居民自驾机动车出行需求,从而改善道路拥堵状况。为推进公共交通建设,组织编制常规公交线路规划、火车站附近交通一体化换乘设施规划、交通站点周边地块一体化利用规划等。通过规划、建设、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综合运输体系,发展城市常规公交,建立公交优先和便捷的转换乘体系,从而不断改善居民出行交通条件。

    城市行车、停车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和系统工程,涉及规划、建设、管理以及政策扶持和法规支撑等多个方面,而且还与广大市民交通法制意识、文明交通观念、出行方式选择等密切相关,每个环节都十分重要,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综合施策逐步缓和化解这一普遍性难题。



    关于解决城区停车难问题的提案

    93号提案)

    翟培华(农工)

    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汽车数量急剧增加(我市2015年新增汽车近7万辆 ),我市为适应交通需求虽然加快了道路、桥梁及公交车站等基础设施建设,而城区停车设施建设的速度相对机动车拥有量及增长速度严重滞后,没有泊位的车辆昼夜城市街道和居民小区乱停乱放,对交通出行、市容环境及群众生活影响越来越大。交管部门虽然对乱停放车辆依法进行了处罚,但处罚过后车依然无处可停,问题无法得到根本解决。

    一、主要原因

    (一)车位规划滞后。城区过去汽车保有量少且私家车尚未普及,对停车问题的重视不够,停车场建设速度远远滞车辆增长的速度,造成城区内停车设施预留地不足,繁华路段、大型建筑和商场停车资源缺乏;大量已建成的居住小区停车泊位配建不足,随着汽车加速进入家庭,停车难问题逐渐蔓延至居住区,特别是一些老旧居民区由于自备车位缺口较大,不得已将停车矛盾推向社会,占压绿地、消防通道停车、占用周边道路停车等问题 引发诸多管理问题。
    (二)停车场利用不充分。目前路内停车位使用率比较高,路外停车场使用率比较稳定,特别是公共配建停车场使用率则处于不饱和状态,尤其是地下停车场,利用率更低。
    (三)文明交通意识不强。有不少居民逢出门就开车,势必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交通拥挤,加剧停车难;有的驾驶人爱图方便,不愿多跑几步路到停车场去停车,而是随处停车;还有一些驾驶人为逃避停车费,在停车场外乱停乱放,结果造成道路秩序混乱。

    二、相关建议

    (一)进一步加快公共停车位建设力度。一是科学规划。在城区发展过程中,要将公共停车位建设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中, 结合车辆增长的情况,坚持适度超前地原则,建设一批规模适宜的公共停车场,以满足今后城区发展的停车需求。二是多元投资。在政府继续加大投资力度的基础上,建议有关职能部门加强调研,在税费方面给予一定优惠,鼓励引导优质的民间资本投资和建设公共停车位。

    (二)深入挖掘现有停车潜力。 一是整合现有资源。开展城区停车位普查,对闲置工地、街边空地等适宜的地方都可作为公共停车位,纳入统一管理。二是盘活现有资源。根据单位、小区白天和夜间车位供求变化等情况,建议由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统筹协调,在保证内部需要的前提下向公众有偿开放。利用好道路新建、改建、拓宽和老旧小区改造之机,对原有的绿化布局进行合理调整,利用好社区的边角空地以增加总量。对一些次干道,可借鉴国外做法,实行夜间停车、白天行车的停车制度。

    (三)倡导低碳生活,加快现代公共交通体系建设。倡导低碳生活,鼓励市民采取绿色环保出行方式,减少单体交通。同时,对公交线路进行科学规划布局,对客流分散的“偏僻线路”由财政给予补贴,通过快捷方便的公共交通,吸引市民选择公交出行,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及停车压力。

    关于规范发展夜市经济的建议

    27号提案)

    瞿巍峰(民建、致公党)


    随着我市经济的发展、市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更新和休闲时间的增多,夜市经济已经成为我市一个新颖的经济形态。作为休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夜市经济是衡量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生活质量和投资环境的重要指标之一。

    发展商业经济不要总想着搞大商业,大商业固然需要,但是这样意味着消费门槛提高。我们还要考虑基层老百姓的需求,各种档次的都要有,发展夜市经济还是很有必要的。目前各夜市示范点也逐步形成。比如:齐云路美食街、红街等。夜市从无到有,从脏乱到规范化,未来还会有着更大的发展和完善。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特色还需要进一步突出。夜市一般可分两种,第一种是依托于商业圈自然形成的;另一种则是经过政府规划、以当地特色吸引游客的。但无论哪种夜市,只有形成自己的特色才能叫得响、吸引人。在成都锦里,一路漫步会被各色的传统艺人手工艺,还有颇具成都味的饰品店所吸引;在台北士林,几十块钱可以遍尝台湾的各种特色小吃;在香港女人街,随处可以买到价廉物美的女性服装和用品。提起六安的夜市,大多数人能想到的就是龙虾、烧烤、麻辣烫、炒饭、混沌、牛肉汤等大路货。齐云路、红街虽然灯火通明、热闹非凡,但千篇一律没有特色,总觉少了几分文化底蕴,六安作为千年古城,也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典故。如寿春古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等,但在六安的夜市丝毫感觉不到。

    (二)档次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六安现在的夜市大多是大排挡和小地摊,环境污染较大、卫生条件较差、食品安全隐患突出、占道现象严重、缺乏有效管理等问题较为普遍。在生活节奏日趋加快的时代,大多数上班族只能利用夜晚去放松一天的忙碌,然而许多市民反映,夜晚很难找到干净、卫生、清净、雅致的地方,还有许多女性反映,大商场晚上930就关门了,加班回来就没地方可去了。夜市不仅仅需要经济实惠的大排档,也还需要一些有档次、有品位、有文化、有内涵的场所。

    (三)基础设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老城区的夜市停车不方便,新规划的示范点,公交车路收班早,人气不旺。夜市摊点的水、电、气、垃圾桶等配套设施不够完善,有的摊点前垃圾遍地苍蝇横飞,污染了环境也带来了食品卫生安全上的问题;有的摊点档与档连成一排,电线乱拉乱接,没有配备任何消防设施,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除此之外,夜市的照明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许多地方都是借用路灯或者商场的灯光,夜市应该让灯光亮起来。

    (四)管理还需要进一步规范。许多夜市是商业圈人气凝聚自发形成的。从目前的情况看,这些夜市还存在许多管理上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乱设摊点占道经营;二是卫生状况不容乐观;三是监管执法不能常态化。这些问题影响着市民的安全出行、身体健康。

    二、几点建议

    夜市是丰富市民生活的重要平台,是展现城市魅力的一张名片,是拉动内需的重要引擎。如何打造好六安的夜市,从而促进六安的商业更为健康、有序的发展,我们认为需要做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去过成都锦里和南京夫子庙夜市的人,想必对这两个夜市记忆深刻。它们之所以被外地游客津津乐道,很大程度上在于融入了当地文化。六安的夜市同样也要能够代表和突出六安的地方特色。引入六安的老字号小吃,如大救驾、万佛湖鱼头、金寨红豆腐、将军菜、蒿子粑粑、六安的茶文化、融入六安的皖西庐剧,展现红色文化、皋陶文化、茶文化,还可以引入安徽其他地市的地方特色,如皖北酥饼、黄山小烧饼,淮南牛肉汤,黄梅戏,打造夜市综合体。

    (二)重点招商,形成龙头。近年来,六安市民的夜生活比较丰富,各种排挡摊点娱乐休闲场所也比较多。但夜市不仅仅是这些,在排挡摊点普遍开花的同时,建议借鉴外地成功经验重点打造具有龙头带动效应的不夜城。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要有重点有目的的选择知名度高、管理规范、运作成功的夜市综合体,给予优惠政策引入六安。发挥夜市商业巨头的带动作用,使六安夜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三)调整业态,多元经营。在夜市的经营业态上,需要重新定位,合理布局。建议引入更多的现代服务业元素,满足市民其他方面的需求。比如打造图书夜市,满足市民的文化需求;打造创业夜市,给大学生和其他人员一个创业平台;打造跳蚤市场,发挥旧物的利用价值等等。多元的消费诉求需要多元的商业主体,政府要发挥好引导消费的作用,活跃城市的商业氛围,展现夜六安的魅力。

    (四)政策引导,加大投入。要把夜市打造成六安一张靓丽名片,政府需要出台一定的政策引导扶植夜市的健康发展。一是要出台相关奖补政策,对24小时便利店减免税费;要发挥大商场对活跃夜市氛围的带动作用,对于适当延长营业时间的大商场给予一定补贴;二是要完善夜市摊点附近的公共配套设施,如适当延长公交车营运时间,科学规划公共休息区域,完善夜市摊点的水电气、卫生及消防设施等;三是要对较为成熟、人气旺盛的夜市进行升级改造,由政府出钱统一亮化标志,统一服装桌椅板凳,规范经营秩序,提升城市品位。对于经营规范,市民满意的夜市给予一定补助。四是合理调整部分企事业单位作息时间,既可以错开上下班高峰,又可以促进夜市有序经营。

    (五)科学规划,合理布点。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统筹规划、由市政府统一布局。夜市新点的选址要选择人气旺盛、出行方便的地方,符合所在地居民的消费习惯。比如可以利用公园、景区的人气资源合理布点。

    (六)规范管理,引导自律。夜市在丰富市民夜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比如卫生、交通、消防、治安等。建议由所在区政府牵头,从城管、工商、环保、卫生、社区等部门抽调精干人员组成联合管理机构,根据当地夜市实际情况制定有关制度,使得对夜市的管理常态化;同时与商业经营户签订相关责任书,调动商户自我管理的身积极性,形成政府管理与商户自治的长效机制。

    关于做好我市“七五”普法工作的建议

    168号提案)

    徐德祥(民盟)


    一五六五共三十年普法工作开展以来,我市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以及广大群众的共同热心参与下,全民的法律意识从无到有,法制观念由弱到强,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氛围逐步形成,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和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以及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普遍提升,全社会的法治意识不断增强。然而,在过去的普法与法制宣传教育过程中,仍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一些薄弱环节亟需加强。

    一、存在问题

    (一)法治基础薄弱,认识尚待进一步提高。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市的法治基础仍显薄弱。首先,有不少群众法治观念淡薄,对法治缺乏信心,遇到问题“信访不信法”,寄希望于“包青天”惩恶扬善的惯性思维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对通过法治思维和手段解决侵权矛盾纠纷的挑战。其次,少数基层干部把普法宣传工作看成是软任务,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丢掉,工作流于形式,敷衍应付现象比较突出。

    (二)普法宣传工作开展城乡之间不平衡。多年来,普法宣传活动主要集中在人口集中、普法宣传基础设施好的市镇城区,偏远的乡村等则顾及不上。

    (三)普法宣传形式僵化,缺乏创新载体。大多数的普法宣传仍是简单的横幅、标语、搭台宣传等传统方式,形式老套,内容单调,难以调动起百姓参与学法的积极性。

    (四)普法宣传工作保障不足。法制宣传教育经费不足,人员配备不齐,制约了工作开展。

    二、扎实做好“七五”普法工作的几点建议

    随着社会发展日趋多元化,群众法律意识的逐步增强,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利益,已成为广大群众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最大驱动力,群众对法律知识的需求越显迫切,法制宣传教育承担着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培养法治观念、引导法治行为的社会责任日益重大。普法宣传是依法治市最重要的基础工作,2016年是贯彻落实“七五”普法规划的开局之年,在整个“七五”普法规划和依法治理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依法治国的重大战略后,对法治宣传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论断、新的要求,从过去的“法制宣传教育”转变成现在的“法治宣传教育”,蕴含着法治建设理念的飞跃、内涵的丰富和领域的拓展,标志着法治建设步入新常态。为此,对我市新常态下“七五”普法和法治宣传教育提出如下建议:

    1、进一步抓好“七五”普法依法治理保障机制的建设。“七五”普法依法治理是个量大面宽的综合性工作,必须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一要大力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建立以党委、政府为核心的各级党政领导责任机制,是落实“七五”普法依法治理各项措施,确保“七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顺利实施的关键。二要落实编制人员,解决长期以来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无专门机构、无编制、无专职办事人员的状况。三要落实经费。各级政府部门必须把“七五”普法依法治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以保证“七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正常有效运转。四要建立和实行“七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责任制,明确职责,实行目标管理,做到有部署、有检查。

    2、进一步做好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一要切实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用法工作,将其作为普法工作的重中之重,抓实抓好。“七五”普法中,要继续坚持并完善党委中心组学法、领导干部学法、国家公职人员学法、执法司法人员学法、农村基层干部学法等重点对象学法制度,促进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普法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切实增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用法的实际效果。二要深入开展青少年学生“读法律书、做守法人”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教育网络,针对青少年的特点,在学校采取 “青少年学法心得”、“青少年模拟法庭”等多种有效形式,引导青少年在自主参与、法治实践中树立起崇尚法律、尊重法律、依法办事的自觉意识。三要继续做好农民工学法用法工作,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农民工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体系。围绕农民工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如婚姻家庭、社会治安、征地拆迁、打工维权等),认真组织开展“农民工学法维权月”活动,组织开展法制宣传讲座、提供法律咨询等多种形式,将普法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使其切身体会到学法、守法、用法的好处,了解和掌握解决矛盾纠纷、维护合法权益的法律途径,增强普法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进一步创新普法宣传方式。一是创新文化载体。充分挖掘村(社区)的民间文化资源,鼓励乡(镇)、村(社区)现有业余演出队自编自导自演法制文艺节目,通过文艺宣传形式,将枯燥的法律条文生动化、形象化,易于群众接受,更好地提升普法实效。二是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各种媒体载体和微信、微博、短信、法律咨询QQ群、论坛跟帖等现代化信息手段,通过以案说法、政府信息公开、解答法律咨询等形式,动态地传播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传播法治文化,弘扬法治理念。总之要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宣传有关法律法规,营造浓厚的法制氛围,使“七五”普法教育工作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让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接受法治文化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起崇尚法治的理念。



    关于加快农村电网改造的建议

    126号提案)

    陈彩霞(妇联界)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在五年内消除贫困。各级认真落实中央精神,采取有力措施精准扶贫。如大力实施光伏产业。即:农户利用光能进行发电,并入现在电网,来增加农民收入。但是,由于农村电网线路严重老化,光伏产业建容易,但并入电网难。

    为此建议:

    一、加强电网路线改造规划布局。有关部门要对电网进行整体规划,有计划地分步实施。

    二、加大资金投入。政府及相关部门,有关企业要加大对电网改造资金投入力度,整合资源,改建变电所,扩大电容量,确保生产出的电能并入电网。

    三、加快电网改造。对农村老化的电路要进行统一的更换,避免肠梗阻产生。


    关于对我市创建森林城市的几点建议

    307号提案)

    张蕾(农工)


    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发展,按照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制定的《六安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六安市积极开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根据《六安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实施方案》规定,到2016年末,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0%以上,城区绿化覆盖率40%以上,绿地率37%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5平方米,城市重要水源地森林覆盖率90%以上,市域水岸林木绿化率95%,道路绿化率95%。到2025年森林分布更加合理,生态功能更加完善提高。

    为此,专门赴集中示范园区创森办了解创森工作进展。自六安市创森工作实施以来,集中示范园区积极响应号召,配合市“创森”工作部署。在“创森”工作全面推进过程中,集中示范园区着力从机构建设、宣传推广、资金投入、狠抓落实等四个方面开展了创森工作。截至目前示范园区创森工作重点项目建设已完成总工作量的70%2015年完成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386公顷,森林长廊折合面积60公顷,大别山植物园建设600公顷,公园建设4.1公顷,采摘基地60公顷,木本油基地80.6公顷。三十铺镇道路绿化100%,乡土树种使用率达95%,并通过林业局验收。

    以此来看,我市创森工作已初见成效,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森林城市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城市森林建设依然存在着发展持续性不够强劲、城市空气质量受到影响,以及建设资金不到位等问题。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进一步提升城市的森林建设品位与质量

    近年来,六安陆续修建的中央森林公园、滨河公园、淠河景观带等,给六安市民的生存环境质量提供了大大的改善。自创森工作开展以来,政府各有关部门应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和部署,继续加大力度,建设大别山植物园、实施G312绿化提升工程等等。通过一系列的“创森”行动,进一步完善生态体系,改善生态环境。同时要在建设森林生态城市的基础上,对森林生态城市建设进行范围上的再扩大、功能上的再拓展和质量上的再提升,使区域内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全面提高,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明显改善,为六安的长远建设提供良好生态支撑,促进全市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统筹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以创建森林城市为抓手,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近年来,六安也多次受到雾霾的侵袭,特别是今年,雾霾天数明显增加,使得曾经蓝天绿水的六安,如今也是灰霾经常持续。因此,要通过建设森林公园,开展湿地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巨型“氧吧”,减小热岛效应,净化城市空气,改善空气质量,降低PM2.5数值,增加城市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减少噪音和光污染。努力构筑良性循环的绿色生态体系,以及富有活力的生态、生产与生活环境,提升全市人民的健康指数和幸福指数,达到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的目的。

    三、进一步加强全民参与的宣传效果

    建设国家森林城市,是六安所有市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应当全民积极参与,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影响身边的人一起行动。截至目前,六安市创森已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工作,但仍建议借助市级已有的各种微信、微博公众号及公众宣传平台加大宣传力度,把森林教育拓展到每个市民的心中,为六安森林城市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应尽量避免纸质的宣传形式,形成环保意识,从细节做起,坚决杜绝砍树再种树的情况发生。

    四、加大资金投入,确保森林城市建设取得的成果

    森林城市建设离不开植树造林,这是一项公益性事业,会牵涉到土地征迁、建设投入等一大笔支出,尤其是对农民的土地补偿。土地直接涉及农民利益,是农民生存的基本保障,如不能及时将土地补偿款拨付到位,不仅建设达不到预期效果,也是极易引起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建议各级政府认真研究,早日安排资金,确保创森工作顺利开展。

    五、明确责任主体,确保建后管养工作

    将创森新建绿化项目纳入所属地区园林绿化管理部门,明确责任主体并建立专门的绿化管理制度,不仅要在建设过程中把好质量关、进度关,同时也要做好各项目建成后的管理养护工作,保证政府投入的资金获得最好的建设效果,使得六安人民长期受益。

    城市小区物管难题有待创新方式解决

    253号提案)

    戚业胜(社会科学界)


    六安城市小区物业管理,做好了对“五城同创”意义重大,与业主生活息息相关。作为政协委员,近期我们对有关情况进行了走访。

    一、 存在问题

    一是小区物管成难题。不少小区居民反映:小区管理无序。表现在无物管的小区没人管、有物管的小区物业乱作为时有发生;公用绿地破坏严重,有的随便改造成停车位等,公开出售出租。收费不少、化为私有;配套用房被物业私自出租收费;而做的好的物业公司也很苦恼:业主在小区乱停车、不服从物业管理、无故不交物业费;电梯质量问题不少、维护、监管主体缺失等。

    二是物业与业主纠纷不断。一些小区公共用地被物业出租,有的服务项目变相收费;公共设施缺乏维护、管理;公共用电、用水业主不愿承担,物业不少收费诉求与业主优质服务诉求,纠纷不断。

    三是业委会遭遇选举难。近年来,随着小区业委员等自治组织不断完善,业主委会选举与时常引发矛盾。在走访中发现,有一些小区成立业委会比较难,除了有少数物业管理或开发商阻挠处,小区业委会选举、换届因人才、组织等多种原因、久拖不决。因物业法在我国实施时间不长,在具体执行层面上还存在不严格、不规范的问题;更多的还是因为业主参与度不够,积极性不高造成的,业主对选举结果不满意,从而引发矛盾。

    二、完善小区物业管理建议

    1、建立健全小区业主委员会自治组织。在城区,凡小区有一定数量的业主居民产,房产、区政府、街道(乡镇)政府、社区,要依据《物业法》组织成立小区业主委员自治组织。并引导、指导业主委员会自治组织建设。定期举办人员培训、考核、表彰。使业主委工作有组织、有人员、有制度、有职责、有经费。确保小区管理的业主委员会的主体地位。

    2、房产、工商部门,会同街(乡)政府、社区业主委,对小区物业管理采取公开、透明、规范招标的方式,确定有资质、有人员、有实力的物业企业,在业主委的领导下,规范管理小区物业。有关部门、业主委每年要对物业企业进行年度考评。做到能者上,庸者下。

    3、公安、工商、房产,要联合执法。指导业主委要加强对小区房产买卖、出租等变更登记、管理。维护小区治安、消防、电梯安全。依法打击各种形式的传销活动。

    4、开展小区创建工作。以和谐小区创建为抓好,房产、工商、街道(乡镇)、社区业主委联合开展创建优秀业主委,有优秀物管企业活动。努力提升业主委小区核心治理能力,努力提升物业服务水平。综治、公安、消防、房产部门会同街道(乡镇)、社区、业主委。开展和谐小区、文明小区、生态小区建设。重点做好防火、防盗、电梯安全,环境保护等工作。


    Copyright © 2018 lazl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六安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
    地址:六安市梅山南路农业科技大厦17楼 邮编:237000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400*900) 技术支持:安徽雷速